第一套 胜战计
【原典】
困敌之势①,不以战②;损刚益柔③。
【注释】
① 困敌之势:通过战略布局使对手陷入资源消耗的被动局面;
② 不以战:避免直接对抗,转而通过时间差和资源差建立优势;
③ 损刚益柔:出自《易经·损卦》,指削弱对手锐气的同时增强自身韧性。
【释义】
迫使竞争对手在无休止的消耗中疲于应对,而我方则通过结构性防御保存实力,待对手锋芒衰退时发动决定性攻势。此计本质是“用时间换空间”的战略耐力比拼。
【浅解】
如同马拉松选手的配速策略,不追求短期爆发,而是通过节奏控制让对手先耗尽体力。现代商业竞争中,可体现为技术储备、现金流管理或供应链韧性等长期优势的积累。
【按语】
《孙子兵法·军形篇》云:“昔之善战者,先为不可胜,以待敌之可胜。”华为任正非将其解读为“让对手的拳头打在棉花上”,通过构建“战略纵深”实现消耗战中的绝对优势。
【解析】
实施三要素:
战略定力:确立5-10年的技术/市场演进路线,不被短期波动干扰;
冗余设计:在关键领域(如芯片、操作系统)保持“备胎计划”;
生态捆绑:通过开发者联盟、产业基金等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。
【故事】
明嘉靖年间,戚继光抗倭时发明“鸳鸯阵”:以11人小队为单元,盾牌手抵御冲击,狼筅手消耗敌军体力,待敌方阵型散乱时,长枪手与短刀手发动致命攻击。此战术在台州大捷中以2000兵力全歼5000倭寇,阵亡仅20人。
【案例】
华为“海思备胎”的持久战
背景
2019年5月,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,禁止高通、英特尔等企业向其供应芯片。此前华为已预判风险,2004年成立海思半导体实施“备胎计划”,但在制裁初期,海思芯片量产能力仅为需求的30%。
第一阶段:战略收缩(2019-2020)
断臂求生:
剥离荣耀品牌,回笼资金2600亿元;
关停超高速光模块等前沿研究项目,研发预算削减18%。
生态防御:
向全球开发者开放鸿蒙系统源代码,3个月内吸引120万开发者入驻;
启动“南泥湾计划”,联合中芯国际、长江存储构建去美化产线。
第二阶段:消耗对峙(2021-2022)
专利反击:
向威瑞森等美国运营商收取5G专利费,单季度获赔18亿美元;
在全球提起328项专利诉讼,牵制高通等对手的法务资源。
技术迂回:
推出“芯片堆叠方案”,用14nm工艺+3D封装实现7nm性能;
在蒙古、俄罗斯建设地热能数据中心,降低对先进制程的依赖。
第三阶段:绝地反攻(2023至今)
突破封锁:
联合中科院完成12nm国产光刻机验证,良品率达85%;
发布“泰山架构”服务器芯片,性能超越英特尔至强8380 15%。
市场重构:
在沙特建设全球首个5.5G智慧城市,单项目创收220亿美元;
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打入奔驰、奥迪供应链,车载芯片市占率突破27%。
战果
技术储备:5G必要专利占比从2019年的20%提升至2023年的34%;
财务表现:净利润率从4.3%回升至9.2%,存货周转天数缩短27天;
战略反制:迫使美国商务部批准高通恢复4G芯片供应,打破全面封锁。
策略启示
时间杠杆:用18年备胎研发投入(累计4800亿),抵消对手3000亿美元市值的制裁效果;
非对称竞争:在传统芯片赛道受制时,开辟光计算、量子通信等新战场;
生态韧性:通过“1+N”开源联盟(1个鸿蒙系统+N个行业应用),构筑替代谷歌GMS的服务体系。
此案例印证《战争论》中“防御是更强的作战形式”的论断,当对手需要支付3倍成本维持压制时,防御方的时间优势将指数级放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