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十六计》之第二计 围魏救赵

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。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。

【原典】

共敌不如分敌①,敌阳不如敌阴②。

【注释】

①共敌不如分敌:共,集中的。分,分散,使分散。句意:攻打集中的敌人,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。

②敌阳不如敌阴:敌,动词,攻打。句意为打击气焰正盛的敌人,不如打击气势衰竭的敌人。 [14]

【释义】

进攻兵力集中、实力强大的敌军,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。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,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。

《三十六计》之第一计 瞒天过海

第一套 胜战计

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。君御臣、大国御小国之术也。亢龙有悔。

胜战计包括:第一计 瞒天过海、第二计 围魏救赵、第三计 借刀杀人、第四计 以逸待劳、第五计 趁火打劫、第六计 声东击西

《三十六计》之序言

《三十六计》或称三十六策,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,语源于南北朝,成书于明清。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。

据原书“序言”说,在全书“三十六计”中,每六计为一套,共分六套:第一套为“胜战计”,第二套为“敌战计”,第三套为“攻战计”,第四套为“混战计”,第五套为“并战计”,第六套为“败战计”。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时所用之计,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时所用之计。每套又各包含六计,总共三十六计。 [5]

该书影响范围早已超越了军事领域,广泛地运用在经济、生活、外交等各个领域之内,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
<< 1 >>

Powered By Z-BlogPHP 1.7.4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湘ICP备0810553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