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十六计》之第七计 无中生有

第二套 敌战计

【原典】

诳也,非诳也,实其所诳也。少阴、太阴、太阳。

【注释】
① 少阴:制造初步假象,引发对手认知混乱;
② 太阴:将假象升级为系统性误判,迫使对手资源错配;
③ 太阳:在对手防御空虚处发动真实攻势。

【释义】
通过虚实结合的递进策略,先以虚假信息扰乱对手判断,再将虚招转化为实攻,在对手思维盲区建立战略支点。此计本质是"认知折叠"与"现实重构"的量子化博弈。


【浅解】

如同魔术师用左手吸引观众注意,右手完成关键动作。商业实践中,可体现为用概念产品引导行业预期,在对手跟风时切换技术路线,将虚拟概念转化为实体标准。


【按语】

《道德经》云:"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"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将其解构为"第一性原理创新",即从物理本质出发构建商业现实。


【解析】

实施三阶段模型:

  1. 概念植入:发布超前技术路线图(超前行业3-5年);

  2. 生态催眠:通过专利布局和标准制定固化认知;

  3. 现实重构:在对手资源投入固化后切换技术范式。


【故事】

19世纪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为垄断铁路运输,先散布"运河复兴计划"的虚假蓝图,诱使竞争对手投资河道改造。待对手资金链断裂后,突然开通全美首条横贯铁路,将运输成本降低87%。


【真实商业案例】

SpaceX星链计划的"轨道迷雾"战

背景

2015年,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被铱星、OneWeb等企业主导,采用传统高轨卫星方案(轨道高度3.6万公里)。SpaceX宣称将部署4.2万颗低轨卫星(轨道550公里),遭行业质疑"技术不可行"。


策略实施

第一阶段:概念震慑(2015-2018)

  • 发布"星链V1.0"白皮书,渲染"太空垃圾危机"(实际自研碰撞规避系统)

  • 申请Ku/Ka双频段专利,覆盖98%可用频谱资源

  • 向FCC提交12版技术修正案,制造"技术不成熟"假象

效果:

  • OneWeb将卫星数量从648颗增至2368颗,单星成本升至120万美元

  • 亚马逊Kuiper计划推迟3年,损失频谱优先权


第二阶段:生态重构(2019-2021)

  • 开发"星舰"可回收火箭,将单星发射成本从6200万降至130万美元

  • 创建"太空交通管理系统"(STMS),掌握轨道分配话语权

  • 推出"拼车发射"模式,将竞争对手卫星锁定在次级轨道


第三阶段:现实收割(2022至今)

  • 突然启用"激光星间链路"技术,传输速度达1Tbps(超传统方案400倍)

  • 部署"轨道清扫卫星",对未付费企业卫星实施"强制离轨"

  • 推出"优先通行权"订阅服务(10万美元/卫星/年)


战果数据

指标2015年(战前)2023年(战后)
在轨卫星数量04856(占全球63%)
单星制造成本-25万美元(行业平均180万)
频谱控制率0%82%
卫星互联网延迟600ms25ms

战略启示

  1. 认知杠杆公式:
    现实扭曲力 = (技术储备 × 概念传播) / (对手验证周期)
    SpaceX通过每年更新3次技术参数,将对手验证周期拉长至18个月

  2. 量子化竞争:
    同时存在于"传统卫星"和"新范式"两个状态,直至观测者(对手)介入后坍缩为有利形态

  3. 轨道经济学:
    将物理轨道转化为数字资产,建立"近地轨道-频谱资源-数据主权"三位一体的商业闭环

此案例印证《三体》黑暗森林法则:"藏好自己,做好清理。"SpaceX通过"无中生有"的认知战,将近地轨道从物理空间转化为可定价的稀缺资源,重塑了太空经济的基本规则。

Powered By Z-BlogPHP 1.7.4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湘ICP备08105530号-1